close
這幾天不論在網頁或報紙電視的新聞中,常看得到這個標題「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昨天為教改失敗認錯」,這個是多令人驚訝地說法。但在仔細地去看電視轉播的內容及文字報導,他說的是:「今天為教改未能紓解孩子們的升學壓力而公開道歉」。
該死的媒體,「教改失敗」與「教改未能抒解孩子們的升學壓力」是有多大的差距的兩碼子事,為了聳動也能下這樣的標題。標題是件很有力量地事,過一兩天,大家腦子裡面對這方面都會剩下標題給予的印象,而不會再去思考背後到底講了什麼。
我們在回頭看他之前接受的訪問:李遠哲表示,當初出任教改會召集人,許多人潑他冷水表示太難了,但他還是不死心地找了多位對教育有熱誠的委員提出總諮議報告書,當時最主要理念之一,就是希望每年進入校園的三十多萬學子,能依個人資質才能給予不同培養,但台灣現有統一課程與進度,每年至少有五%學生跟不上進度。進入國中後,有近一半學生因此被劃歸後段班,教改會就是希望不要有人認為自己被放棄,最重要是打開升學管道、不再有競爭,學生才能重視興趣專長。(自由電子新聞網 90年5月6日)
所以我們今天的教育重視興趣與專長了嗎?所以我們今天的教育有依個人資質給予不同的培養了嗎?我們的社會期望和教育政策都往這個方向去發展了嗎?
很大的問題!
該死的媒體,「教改失敗」與「教改未能抒解孩子們的升學壓力」是有多大的差距的兩碼子事,為了聳動也能下這樣的標題。標題是件很有力量地事,過一兩天,大家腦子裡面對這方面都會剩下標題給予的印象,而不會再去思考背後到底講了什麼。
我們在回頭看他之前接受的訪問:李遠哲表示,當初出任教改會召集人,許多人潑他冷水表示太難了,但他還是不死心地找了多位對教育有熱誠的委員提出總諮議報告書,當時最主要理念之一,就是希望每年進入校園的三十多萬學子,能依個人資質才能給予不同培養,但台灣現有統一課程與進度,每年至少有五%學生跟不上進度。進入國中後,有近一半學生因此被劃歸後段班,教改會就是希望不要有人認為自己被放棄,最重要是打開升學管道、不再有競爭,學生才能重視興趣專長。(自由電子新聞網 90年5月6日)
所以我們今天的教育重視興趣與專長了嗎?所以我們今天的教育有依個人資質給予不同的培養了嗎?我們的社會期望和教育政策都往這個方向去發展了嗎?
很大的問題!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