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遇到以前的同學,我總是推薦他們說:「要不要來讀我們台東大學體育系的研究所」,我總是說這裡真的很棒,「除了每個老師都很優秀之外,我們台東大學的體育系還有身心學這樣的東西」、「這東西在講求身體的體察、心靈的覺醒,不只是訓練我們身體正確的姿勢、不只是在讓我們更瞭解我們身體的結構,更重要的是我們要透過我們對身體的認識及身體的活動,讓我們對於我們的生命有更透徹的感知與體悟」、「有點類似現在最流行的瑜珈或彼拉提斯,但是坊間通常只著重在肌肉的訓練或者是姿勢的練習,我們上課的時候還會去瞭解背後的發展與哲學觀,而對這樣背景的瞭解,會影響你在做動作時候對於動作的深度」,每個同學聽到我這樣的說明,都覺得我在這邊讀書是很快樂的。
我非常喜歡這樣的東西,剛開學的時候對身心學這學門的定義並不太清楚,覺得身心學講求的既然是我們東方既有的東西,只是搬到了西方,且幾乎把所有的東西,包含瑜珈、氣功、太極、靜坐的東西都給含括了進來、更根本地說他根本是種哲學觀,那到底他又是怎麼樣的東西呢?是個大怪獸嗎?因為他什麼都要。漸漸地,隨著文章的閱讀以及上課次數的增加,我發現身心學還是融入了這麼多的東方的內涵,且還有非常多舞蹈的元素,但他真的是我們體育裡面非常重要的東西,他包含很大,但有各種論述的方法,但根本的理念是可以應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、是可以用在我們的體育訓練、是可以應用在我們的學校體育課程的。甚至,他是治療的一部份。
之前覺得身心學的領域大,是因為不知道他在體育裡頭的定位,但是現在有這樣的瞭解,反而覺得如果體育裡面沒有這樣的思想,那體育還真的是空洞呢?我們的競技運動是為了什麼呢?那又是多少人可以參與的呢?人也不可能到了三四十歲還在那邊跟人家跑一百公尺,或者是還在那邊丟鉛球。而身心學所教育我們的「我們練身體不是在訓練技巧,而是在當下,經驗自己的身體,覺察自己如何走過這個經驗,不是為了取悅別人」,這樣對於身體的質感、生命意義的追求,才可能是我們終身運動的動力,而不是更高、更遠、更快。不從這個方向去推動我們的全民運動的觀念,光是從健康的觀念去推動,將會只是薄弱的推動。
我們這個學期也有一半的時間是操作課,我覺得這是整個課程裡面非常吸引人的地方,文字是二手的,這樣的實際體驗才是真的,就如老師所說的:「不只是腦袋知道了,要實際地身體知道了」。所有的體驗裡面,都帶給我非常不一樣的感受,真想多上這樣的課程,實際訓練我們的覺察。這麼多課程裡面,幾乎所有的課都讓我印象深刻,但九條意動線是我常會拿來實際生活使用的,我都會想用條線把從我的頭頂往上拉起,於是我就不會一直想要彎下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