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下文化有出一本書,名字是「複雜~走在秩序與渾沌邊緣」,當初我是為想懂一些動力系統而來看的書,但讀下去,卻發現他裡面講的之精妙,而我暫時用裡頭的幾段話的摘錄來代表,也跟大家分享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「科學探討很多事情。科學是關於有系統的蒐集資訊,是關於建立邏輯一致的理論來說明事實,也是關於發現新材料、新藥物、新技術。
但是,科學的核心是關於說故事,解釋世界是什麼樣子,還有世界如何演變成今天這個樣子。科學所描繪的故事就像過去的創世神話或史詩傳奇一樣,能幫助我們了解人類,同時也了解人類和宇宙的關係。科學中有一個故事是關於一千五十憶年前,在大霹靂的一瞬間,宇宙如何誕生;有一個故事是關於夸克、電子、、微中子及其他粒子,如何從大霹靂中飛散而出,成為無法形容的熱電漿;又有一個故事是關於這些粒子如何逐漸凝結成我們今天在銀河、星球上看到的物質;有一個故事是關於為什麼太陽是像其他恆星一樣的星體,而地球是像其他行星一樣的星球;有一個故事是關於生命如何在地球上誕生,而且演化了四十億年;還有一個故事是關於三百萬年前人類如何在非洲大平原上誕生,並且慢慢發展出工具、文化及語言。
現在有一個故事是關於複雜。」
法默說:「我幾乎視之為宗教問題。身為物理學家、科學家,我內心身處一直渴望了解宇宙。對我這樣一個宇宙即神論者而言,大自然就是上帝,所以藉著了解白然,我就更接近上帝。事實上,直到在研究所就讀的第三年,我還從未夢想過真能當一名科學家。我只是把科學視為我正在做的事情,而不是我加入了一個修道院」
「所以當我們問,生命如何發生,及為什麼有生命的系統是這個樣子,這類的問題都是讓我們了解人類本身,以及人類和一般死物有什麼不同的根本問題。我們愈了解這些事情,我們就愈接近像「人生的目的是什麼?」這類的根本問題。科學永逵也不可能直接回答像這樣的問題,但是藉著提出另一個問題:「為什麼世界會愈來愈複雜?」或許我們能學到一些關於人生的根本道理,從而領略到人生的目的,就好像愛因斯坦藉著了解地心引力而領悟了時間和空間的道理。」(p.427~428)
「不是學科學的人常常以為科學是由演繹而生,事實上科學主要由隱喻產生,而且人們腦中的隱喻時時在改變。」亞瑟說。回顧過去,想想自從牛頓以降,我們的世界觀發生了什麼變化?「十七世紀以前,世界就是樹木、疾病、人類的靈魂和行為,世界是混亂一片;天道也異常複雜,行星運轉的軌道似乎隨意不定,想要弄清楚這個世界究竟發生什麼事,簡直是一門藝術。但是,在一六六○年代,牛頓出現了,他發明了幾條定律,設計了微分,突然之間,行星似乎就在簡單而可頂測的軌道上運行了!」
「直到現在,牛頓的發現仍對人類精神層面有難以置信的深遠影響。」亞瑟說:「上帝的居所,「天」道已經可以解釋了,我們不再需要天使來照管一切,不再需要上帝來使萬事萬物各在其位。所以一旦沒有了上帝,這個世界就變得比較世俗。然而當人面面對蛇蠍和地震、暴風雨和瘟疫時,內心深處仍然渴求一種能主宰一切的力量。所以啟蒙運動興起,從一六八○直到十八世紀初,人們開始尊崇自然的力暈。如果你什麼也不管,大自然自會想辦法讓每件事運作良好,符合共同的利益。」亞瑟說,行星的規律運行就變成這個時期的重要隱喻:簡單、規律、牛頓式、能自行運轉的機器。而牛頓物理學也就成為之後兩個半世紀化約論科學的典範。「化約論科學的說法是:嘿!這個世界既混亂又複雜。但是,你看!只要兩、三個定律就可以以把一切簡化為簡單的不得了的系統!」(p441~p442)
「從某個角度而言,複雜科學是化約論的反面。複釋科學不仰賴牛頓式宇宙觀—隱喻世界如時鐘機械一般規律而可預測;複雜科學更像是一粒小種子萌芽茁壯成植物,幾行密碼展開為電腦程式,頭腦簡單的小鳥自我組織成鳥群草。」「複雜、似生命的行為都來自簡單規則由下而上展開」(p.443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