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維榕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一個家庭的類型,是一個另類家庭,文中的小湯姆是兩對同性戀他們因為遺憾沒有孩子,協議以人工受孕的方式懷孕生下的。
小湯姆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孩子,這樣的家庭會對他造成什麼影響呢?
「他入學後會不會遭到其他孩子的恥笑?
那倒很難說,因為校園中沒有一個孩子可以倖免不被其他孩子捉弄。」
「正如後現代主義的學者質疑,二十一世紀的家庭再也沒有一定的形式。一男一女成家立業、白頭到老的家庭組合,在現代社會以越來越難繼續成立」
「我們並沒有背棄家庭,只是多了選擇的形式;再也沒有明顯的性別角色分配,或者清晰的理想準則。」
「可悲的是,最近我在香港見到一個九歲的孩子,父母在他三歲時就已經離異,他一直跟著叔輩生活。但是他讀的教科書,內容都是父母雙全的家庭生活,不是爸爸帶我們去旅行,就是媽媽為我們煮飯」
「對於這個九歲孩子,書中每一課都是對他那個破碎家庭的一種嘲笑,怪不得孩子不肯上學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