蘭嶼在衛生所旁有一個空地,
從中橫公路下望,諾大的佔地裡隱隱看得到司令台及誠實等口號,
由此我知道以前那裡是個營區的了,
我以前一直想說為什麼蘭嶼國小當初為什麼不蓋在這邊就好了,
離村莊近小朋友上學也容易方便,
而要遷離到遠遠的荒野間。
後來聽說鄉公所選了這裡要來蓋他們的新辦公大樓,
可能不久後就可以動工。
我不曉得新的建築是不是要把以前的營房整個拆除,
然後重新建蓋,
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就太傻了,
留下這些營房而加以改造可以凸顯正個蘭嶼的歷史,
這也是一個最好的觀光深度。
趁空,我決定停下車子進去走走。
走進營區大門後 ,
散滿地的是汽車的殘骸,鏽黃的汽車支架加上乾褐的豬大便的痕跡,
我雖然沒聞到不聞好的味道也忍不住想要掩住鼻子。
心中想的是:
是誰讓這個地方變成這個樣子的。
沿路走著,我對這些營區的字眼特別關注,
這些大大曾經血紅卻已經斑落的標語,
是一個時代的標記,
那個時候有重案在身的犯人在看到這片美麗的海洋時,
心情也是跟每年來訪的旅人一樣美麗嗎?
在走近司令台的時候,
一聲雞的啼叫聲響起,卻空空渺渺,彷彿繞過幾百層孔隙才來到地表,
說是傳自地獄的聲音也不為過,不禁汗毛豎起,
我心理知道這是因為雞的啼叫聲音跟空蕩的營房廻繞而成,
但搭著幾十個廢棄輪胎的司令台與偶爾幽幽探看我的豬隻,
我突然心裡萌生出趕快離開的念頭。
對這個地方,我也詢問了幾個耆老,挺符合 陳建年(2007,10月)的文章中提到的資料:
1952(民國41年)蘭嶼指揮部進入蘭嶼島內。
1958年,中國國民黨把蔣介石家族從中國帶來的退伍軍人送到蘭嶼,
並且佔用了可耕地極為狹小的蘭嶼二百四十公頃土地成立蘭嶼農場,
安置這些所謂的有案榮民。
1959年,管訓農場委交警備總部職訓總隊代管,
農場場長由蘭嶼指揮部指揮官兼收一般重刑犯,
將榮民稱為場員,重刑犯稱為隊員,人數約有 1,000名,
藉強制勞動管訓監禁。
蘭嶼指揮部位於現在的紅頭村南方,
據說是在民國80年裁撤這個單位,用地已移交給海岸巡防署。
但現在所看到的是一處荒廢的空地,紅頭有些居民在此眷養家畜,
甚至擺放一些廢棄的車輛或五金器材,
心想政府如果可以好好規劃這個地方,
把此處營造成為有利於居民活動或教育的場所,
一定會讓蘭嶼的居民有很大的幫助。
據說這裡的居民大部分都不喜歡來這裡,
因為以前這裡曾經是鞭打甚至處死刑犯的場所,
讓人感覺有很不好的陰氣。
民國四十四年十一月,
國防部核定保安司令部於蘭嶼增設職業訓導二總隊第三大隊,
從事畜牧與農場種植(六十年代後蘭嶼改為第四大隊轄十、十一、十二中隊,分散於椰油、紅頭、東清、野銀、朗島等村落)。
民國六十八年5月,蘭嶼職二第四大隊撤銷,
四百多名隊員移回岩灣職二總隊部,
岩灣再成立職二第九中隊安置蘭嶼移回隊員。
(摘錄自 後備憲兵論壇)
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