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有這些人,寫道理寫的那麼完整,令我想要將他一字不漏地抄一遍下來,而這本結構派大師的「回家」序,由他的弟子李維榕所寫,是那麼不容質疑地指出家庭的春夏秋冬。 勝期
~~~~~~~~~~~~~
男婚女嫁是一個家庭的新開始。我特別喜歡米紐慶對婚姻治療的現身說法。
他說過,結婚四十年,起碼想過離婚二百次,捏死對方五十次,一段婚姻能否維持,全靠能否度過這些難關。
因此,他不會為夫妻刻畫一個不能達到的理想境界,也沒有介紹不切實際的溝通技巧。只集中在日常生活的小細節中。讓他們明白夫妻是共舞互舞的二人探戈。
對於一對不能相容的夫妻,米紐慶在治療後有過這樣的形容:非力普與羅倫的婚姻將永遠不能達到他們熟悉企望的「神仙伴侶」。但是他們終於願意面對每日生活的「正常苦惱」。如果說他們仍然存有矛盾,在很多地方仍然對彼此失望,不如說他們已結婚很久了。
也許婚姻之道,就是學習互相包含、互相擴展。對於米紐慶來說,很多問題都是人際關係中無法避免的,以簇新的眼光去看老問題,是他的輔導手法。
孩子的問題,又是另一回事,很多人以為父母要多花時間在孩子身上,米紐慶卻認為孩子要有適當的空間。很多孩子的心裡及行為問題,都是因為與父母過於糾纏。
當父母把自己全部希望及焦慮都盯緊在孩子身上時,也是孩子產生行為問題的時候。
米紐慶把所有兒童的心理問題,都視為長大的阻礙,而孩子要長大,就要學習放下父母,就要有自己的決定。
最後一篇,談的是老年與死亡。一個只有六個月生命的病人,本來是個摔角冠軍,在生命與氣力都逐漸離他而去時,米紐慶卻協助這一家人,重新估計及暢通一段久已阻塞的家庭關係。讓他們享受最後的時光。
對於處理死亡,他常提醒我們,千萬不要在人死掉前就把他殺掉。最後的一刻,更要活得光彩。
這本書所提到的都是平常人的家庭,平常人的掙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