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勤不能補拙
美國太空總署花了二百萬美金,發明一種抗重力的墨水,這下太空人就可以在太空中用太空筆大寫特寫。
反過來,蘇聯人怎麼解決在太空中書寫的問題?
他們沒有花一毛錢研發任何新東西,他們用「鉛筆」。
有時候所謂「專業」人士,常常會有一種「隧道症」。就像在隧道裡,只看見前面的出口,上下左右一片漆黑,什麼都看不見,就一頭鑽進去,反而把簡單的事情搞的困難起來,白花力氣還自我陶醉。
要有創意,首先要能拋棄舊框框,讓思路可以離開原來的固定軌道。但人其實很怕創新,很怕事情離開原有的軌道,很怕新的來了,我過去所學所能的都成了「舊」,所以不只自己破不了格,看到可能破格的人事物,也採取敵視的態度,忍不住打壓。傳統就這樣形成巨大的牢籠。
這個牢籠有密密麻麻的鐵桿,其中一支鐵桿就是被視若金玉的格言。
比方說:「勤能補拙」這句話。我們自小聽了,牢牢記住,勤真的能補拙嗎?
不是吧,拙要靠聰明來補,否則只會變的又笨又勤快,像美國太空總署發明太空筆一樣。
有個笑話說,第一次世界大戰,德國要總動員,人分4種來動員:一種是又聰明又懶惰的,這種人要留在後方指揮,因為他們可以掌控全局,但不會把大家操死。
另一種事又聰明又勤快的,這種人要掉到前方去做戰地將領,他們可以帶隊打勝仗。
另一種是又笨又懶惰的,這種人也有用,統統叫去做士兵,你說一動他做一動,他不會亂說亂動。
最後一種就是又笨又勤快的,這種人要先全部槍斃,否則不等敵人來打,他們會先把德國搞垮。(摘錄自郝廣才)
全站熱搜